中间人攻击

ARP欺骗的原理、实战及防御

Posted by Waldo on May 1, 2018

0x01 网关是啥?

网关是工作在OSI七层模型中的传输层或者应用层,用于高层协议的不同 网络之间的连接,网关就好比一个房间通向另一个房间的一扇门。

0x02 ARP协议

ARP(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)地址转换协议,工作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,在以太网中,网络设备之间互相通信是用MAC地址而不是IP地址,ARP协议就是用来把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的。而RARP和ARP相反,它是反向地址转换协议,把MAC地址转换为IP地址。

假设A(192.168.1.2)与B(192.168.1.3)在同一局域网,A要和B实现通信。A首先会发送一个数据包到广播地址(192.168.1.255),该数据包中包含了源IP(A)、源MAC、目的IP(B)、目的MAC,这个数据包会被发放给局域网中所有的主机,但是只有B主机会回复一个包含了源IP(B)、源MAC、目的IP(A)、目的MAC的数据包给A,同时A主机会将返回的这个地址保存在ARP缓存表中。

0x03 ARP欺骗原理

在每台主机中都有ARP缓存表,缓存表中记录了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,而局域网数据传输依靠的是MAC地址(网络设备之间互相通信是用MAC地址而不是IP地址)。

假设主机 A 192.168.1.2,B 192.168.1.3,C 192.168.1.4; 网关 G 192.168.1.1; 在同一局域网,主机A和B通过网关G相互通信,就好比A和B两个人写信,由邮递员G送信,C永远都不会知道A和B之间说了些什么话。但是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安全,在ARP缓存表机制存在一个缺陷,就是当请求主机收到ARP应答包后,不会去验证自己是否向对方主机发送过ARP请求包,就直接把这个返回包中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保存进ARP缓存表中,如果原有相同IP对应关系,则原有的会被替换。 这样C就有了偷听A和B的谈话的可能,继续思考上面的例子: C假扮邮递员,首先要告诉A说:“我就是邮递员” (C主机向A发送构造好的返回包,源IP为G 192.168.1.1,源MAC为C自己的MAC地址),愚蠢的A很轻易的相信了,直接把“C是邮递员”这个信息记在了脑子里;

  C再假扮A,告诉邮递员:“我就是A” (C向网关G发送构造好的返回包,源IP为A 192.168.1.2,源MAC地址为自己的MAC地址),智商捉急的邮递员想都没想就相信了,以后就把B的来信送给了C,C当然就可以知道A和B之间聊了些什么 image.png

  上面ABCG的故事就是ARP双向欺骗的原理了

  ARP单向欺骗就更好理解了,C只向A发送一个返回包,告诉A:G 192.168.1.1 的MAC地址为 5c-63-bf-79-1d-fa(一个错误的MAC地址,C的MAC地址),A把这个信息记录在了缓存表中,而G的缓存表不变,也就是说,A把数据包给了C,而G的包还是给A,这样就是ARP单向欺骗了。

0x04 实战ARP欺骗获取图片

  1. 目标主机缓存表 1arp.jpg

  2. 目标IP和本机IP 目标IP.jpg
  3. 再进行arp欺骗之前必须要开启IP转发,否则当欺骗成功之后,目标机会断网,这样会被对方察觉。输出1,说明已经成功开启IP转发 sysctl -w net.ipv4.ip_forward=1 或者 echo 1 > /proc/sys/net/ipv4/ip_forward image.png
  4. 向目标192.168.124.133发送返回包,包含内容: 源ip(网关):172.16.44.254 源MAC:00:0c:29:19:f5:77 image.png 语句格式:arpspoof [-i interface] [-c own|host|both] [-t target] [-r] host image.png 此时再来看目标主机ARP缓存 2arp.jpg 可以看出目标主机arp缓存已经发生了变化,在缓存表中所记录的网关(172.16.44.254)的MAC已经变为了攻击者的MAC

    以上就是一次简单的ARP欺骗了

0x05 运行driftnet截取被攻击机正在浏览的网页的图片 image.png image.png 因为被攻击机器还没上网所以最上边的终端窗口只有输入的命令,右上的driftnet窗口黑乎乎一片什么都没有,但是可以看到上边的三个终端都已经在工作了 接着我用被攻击的机器上网,测试效果 image.png